重慶機場集團有限公司是根據國務院關于民航體制改革的有關精神,于2003年11月26日在原民航重慶市管理局基礎上設立的,并于2004年4月18日加盟首都機場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公司。2016年9月29日,重慶機場集團整體由首都機場集團公司移交重慶市政府。負責經營管理重慶江北國際機場、黔江機場、巫山機場、武隆機場。旅客吞吐量全國排名第4位,屬于中國十大機場,全球50強機場。
從外部環境來講,民航“十四五規劃”與“智慧民航建設路線圖”的發布,使機場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迫使機場集團轉型升級。
重慶機場財務總經理劉總同時提及,“集團公司目前在財務管理和業務管理的多個領域,例如全面預算、資金管理、非航資源管理、項目管理統、供應鏈管理、網上報銷等,還缺少專業化信息系統的支撐,工作方式有待提,這就是我們這個項目的出發點.”
洞察1、無系統可用
根據重慶機場回歸重慶市國資委的具體工作安排精神和移交協議,原有首都機場集團統一實施部署的財務核算軟件被停止使用,由于該系統是直接關系到集團公司日常核算的重要管理系統,急須完成新財務核算系統及航空性收入系統的上線轉換工作。同時,集團公司目前在財務管理和業務管理的多個領域,例如全面預算、資金管理、非航資源管理、項目管理統、供應鏈管理、網上報銷等,還缺少專業化信息系統的支撐,工作方式簡單低效。鑒于建立企業資源管理系統需求的迫切性,財務部與信息部緊急開展企業資源管理系統的建設工作。
洞察2、國企數字化轉型要求
2020年9月,國資委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國企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方向、重點及舉措。《通知》的發布吹響了國企大規模加速實現數字化轉型的號角。加快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也是建設一流國有企業的重要方式和必然需求。與當今世界一流企業相比,我國的國企在戰略前瞻性、管理制度、管理流程,以及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上仍存在短板,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企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數字化轉型正好是實現彎道超車的利器,有助于我國國企快速全面有效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業務水平和管理能力。
重慶機場集團有限公司作為重慶市國資委的一級企業,迫切希望建立一套覆蓋本企業生產經營主要過程的綜合管理信息處理系統,過系統建設、規范管理流程、理順責任關系、促進企業管理的規范化、流程化、科學化、實現協作高效、生產安全、經營效益的統一推進。提高日常工作與溝通效率、降低低效簡單的數據收集加工作業,從而提升管理人才的勞動價值、培養一批適應于“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化人才。
洞察3、智慧機場牽引企業數字化
到2025年,重慶機場集團將建成以“1-6-1-3”為主要內容的智慧機場框架體系,即搭建一個數字底座,深化運行、安全、服務、管理、物流、商業六個領域智慧應用,構建一個機場智慧大腦。共同促進“數據+智能技術+業務場景”高度融合,著力打造“智慧機場”生態圈,為民航業內智慧機場建設貢獻重慶方案,為重慶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樣板支撐。充分發揮信息規劃在信息化建設中的引領作用,打造“智慧機場”。迫切需要實施機場企業資源管理系統、機場大數據平臺提升管理品質、優化業務流程、改善旅客體驗, 力爭打造成為智慧機場行業標桿。
重慶機場集團的企業資源管理系統項目建設是智慧機場-智慧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資源管理系統在包括網絡、數據庫、管理軟件平臺等要素的IT環境下,將企業經營中的三大主要流程,即業務流程、財務會計流程、管理流程有機融合,將計算機的"事件驅動"概念引入流程設計,建立基于業務事件驅動的企業資源管理一體化信息處理流程,使財務數據和業務融為一體。為企業的各級管理者、員工、客戶提供高效、精準的企業資源管理一體化數據作為決策參考依據。
解決方案-集團化、業務觸點數字化、業務線上化、運營數字化,決策智能化
集團化
2016年9月29日,重慶機場集團整體由首都機場集團公司移交重慶市政府后,由原來的單體企業變成了集團企業。通過一期業務藍圖的規劃,完成了重慶機場集團信息化建設總體規劃、信息標準化及內控流程梳理、風險管控體系設計,在全集團范圍內進行需求調研,梳理全集團業務流程、全集團數據標準,形成全集團統一建設模式下的信息化總體設計方案。在總體設計方案的基礎上,以數據為核心,梳理和優化項目涵蓋組織范圍內的業務流程,縱向貫穿決策、管理、執行三個層面,流程細化到業務活動的層級,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實施級業務藍圖,同時完成全集團數據標準化體系建設。
業務觸點數字化
機場建設部的同事反饋”供應商繳納保證金后,在開標前5分鐘,我們招采系統就可以查詢到繳納投標保證金的單位了,現在不需要供應商到財務去打印保證金的收據了,供應商要退保證金也不需要我們建設部去財務查賬了,供應商端可以自行發起退保證金流程,整個招采的過程公開透明、公正、過程檔案資料全記錄。“這都得益于我們招采系統的上線。將內外部進行協同,減少溝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與供應商體驗,同時招采結果及附件自動推送合同待簽列表,為合同簽訂提供有效依據。
業務線上化
”報銷系統上線后,再也不用蹲守到領導辦公室門口了,現在領導簽字都很快“,這是各報銷人員最直觀的感受。稅務會計說”再也不用催報銷人員交發票了,流程流轉到我這里的時候一定是上傳了增值稅專票的”,出納說”報銷人員再也不用催我付款了,有資金計劃自動會到我這里來“。
報銷業務全流程線上管控,將合同、報銷、稅務、財務、預算、資金各系統,統統打通,實現所有環節都流程和任務待辦化。
運營數字化
從以前EXCEL編制預算,到通過全面預算管理系統編制,實現業務預算、投資預算、財務預算的數據共享。機場集團預算會計深有體會,其提及“預算管理平臺應用,共同梳理了近40個預算編制模板與報表,提升了預算編制效率,數據分析更加及時準確。”
決策智能化
在整個系統設計過程中,我們融入了大量的內控制度。例如招采供應商黑名單管理;合同在線編輯和清稿功能保證上線合同簽訂的版本與紙質版本一致規避合同簽訂風險;事前審批時自動判斷預算內、預算外、超預算,根據事前審批的審批結果自動追加預算,提高系統的易用性;報銷過程中對業務招待費超標準控制、差旅費超標準提醒、禁止報銷超預算、沒有資金計劃不允許付款等;稅務發票到期提醒,降低進項發票的認證、抵扣風險;非航資源的破低價預警、合同到期預警等。
1、高級業務藍圖設計,建立系統建設標準與規范
全面梳理全集團業務流程,提煉各業務類型管理的共性基礎內容及信息化需求,確保系統能夠滿足集團公司、集團本部、集團下屬分子公司等各級單位對各業務類型共性或個性的管理需求;優化和完善信息化環境下的業務流程;完成全集團統一的主數據編碼規則及編碼;為重慶機場集團的集團化管控的落地實施提供全方位的指導。
2、提升管理品質
重慶機場集團有限公司的企業資源管理系統的建設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企業資源管理系統縱向貫穿決策、管理、執行三個層面,徹底改變了原有工作模式;將企業經營中的三大主要流程,即業務流程、財務會計流程、管理流程有機融合;各項業務數據統一編排、單次錄入,并在各業務模塊準確的與其他系統實現數據共享,避免重復性的錄入工作,進而提高了日常工作與溝通效率、降低了低效簡單的數據收集加工作業,從而提升管理人才的勞動價值。
3、為“互聯網+”智慧機場的建設升級加速
重慶機場集團有限公司的企業資源管理系統不僅僅是一套內部的管理系統,同時與航空計費系統、大數據、GIS(地理信息系統)系統等集成,實現實時信息交付,協同決策以及流程整合,提升機場運行效率、旅客服務水平;通過與航空公司、租戶、駐場單位等其他合作伙伴的流程整合,形成完整的服務價值鏈,形成新的盈利增長點。例如企業資源管理系統中的非航資源系統同GIS系統的集成,對航站樓的各類服務設施、資源的運行狀態進行監控和管理,為旅客提供個性化服務、提升旅客體驗,進而進行客流分析和預測。
1、鏈接員工的能力
重慶機場集團有限公司企業資源管理系統與重慶機場門戶系統統一用戶管理平臺進行集成,實現數據交互,為企業的各級管理者、員工提供高效、精準的企業資源管理一體化數據,主要業務實現事找人、流程化驅動、待辦推送。
2、鏈接伙伴能力、鏈接萬物能力、數據驅動能力
供應商通過招采平臺注冊后,可以進行保證金繳納、在線投標、在線申請保證金退還;在資產管理系統給每個實物資產都提供打印RFID(射頻識別技術)的標簽,可以快速完成對海量資產的盤點;通過與GIS(地理信息系統)系統的集成,實現對航站樓的各類服務設施、資源的運行狀態進行監控和管理。